The Hackathon Weekly Community website is under development

Documentation
活动手册/活动类型/AI共学活动标准流程

AI共学活动标准流程

周周黑客松AI工具共学活动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最佳实践

本文档提供周周黑客松AI共学活动的标准操作流程,帮助组织者高效执行高质量的工具学习和创意激发活动

活动概述

活动定位

AI共学活动是周周黑客松社区的核心活动形式之一,免费或仅收取成本费用,旨在:

  1. 系统学习最新AI工具和应用方法
  2. 提供成功AI产品案例分享平台
  3. 通过实操练习巩固工具使用能力
  4. 激发基于AI技术的创新产品创意

活动特点

  • 时长:约3-4小时(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)
  • 频率:每周或双周一次
  • 人数:15-30人(理想规模)
  • 场地:安静、网络良好、有投影设备、桌椅可灵活摆放

核心流程

1. 签到与破冰(30分钟)

负责人:签到员、主持人

流程

  • 参与者签到及资料发放
  • 自我介绍和简短破冰活动
  • 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和目标

要点

  • 收集参与者对AI工具的使用经验和期望
  • 准备名牌和签到表
  • 收集基本信息(首次参与)

2. 工具教学环节(60分钟)

负责人:主持人、讲师

流程

  • 系统介绍1-2个精选AI工具(45分钟)
  • 工具功能与使用场景展示
  • 实用技巧与最佳实践分享
  • 提问解答(15分钟)

教学结构

  1. 工具概述与定位(5分钟)
  2. 核心功能演示(15分钟)
  3. 高级使用技巧(15分钟)
  4. 应用场景与案例(10分钟)
  5. 工具优缺点与替代品比较(5分钟)
  6. Q&A互动(10分钟)

3. 项目分享环节(40分钟)

负责人:主持人、分享者

流程

  • 邀请1-2位创造者分享基于AI工具的产品经验(每人15-20分钟)
  • 每个分享后有5-10分钟的提问环节
  • 主持人引导与工具教学相关的讨论

分享结构

  1. 问题背景与洞察(3分钟)
  2. 产品解决方案(5分钟)
  3. 技术实现与AI工具应用(5分钟)
  4. 挑战与解决方法(3分钟)
  5. 成果与经验总结(4分钟)

4. 实操练习(60-90分钟)

负责人:技术支持、主持人

流程

  • 介绍实操任务和目标(5分钟)
  • 个人或小组实操(45-75分钟)
  • 导师巡回指导,解答问题
  • 设置阶段性检查点,确保进度

实操类型

  1. 工具探索型:按步骤熟悉工具功能
  2. 任务挑战型:完成特定任务,检验工具掌握程度
  3. 创意应用型:探索工具创造性应用可能
  4. 问题解决型: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

5. 成果展示与创意闪电战(30分钟)

负责人:主持人、参与者

流程

  • 参与者展示实操成果(15分钟)
  • 创意闪电战(15分钟)
    • 参与者提出基于学习工具的MVP创意(1分钟/人)
    • 创意简单投票和反馈
    • 鼓励参与者进一步发展有潜力的创意

创意闪电战结构

  • 使用简单模板:问题-解决方案-AI应用点-下一步
  • 限时60秒,确保聚焦和高效
  • 其他参与者可以"认领"感兴趣的创意,形成即兴团队

6. 总结与交流(20分钟)

负责人:主理人

流程

  • 主持人总结关键学习点
  • 提供后续学习资源
  • 介绍创建者周末活动,鼓励项目落地
  • 收集活动反馈
  • 自由交流与组队

角色设置

核心角色(最少3人)

角色主要职责
主理人整体活动规划和把控,活动总结
主持人流程引导,控制节奏,氛围营造
技术讲师工具教学,技术问题解答

可选角色(根据规模增加)

角色主要职责
签到员参与者接待,信息登记,问题解答
技术助教实操环节指导,问题排查
记录员活动内容记录,知识沉淀

前期准备

活动前1-2周

  1. 确定工具与内容

    • 选择当期学习工具和教学内容
    • 邀请项目分享嘉宾
    • 准备教学材料和实操任务
  2. 场地与物料

    • 预订合适场地
    • 准备必要物料(名牌、指示牌等)
    • 测试技术设备(投影、网络等)
  3. 宣传与报名

    • 在社区渠道发布活动信息,强调工具价值
    • 设置报名表单(飞书/腾讯问卷)
    • 发送确认邮件/消息

活动前1-3天

  1. 确认参与者

    • 联系报名者确认出席
    • 了解参与者工具使用基础
    • 准备参与者名单
  2. 准备实操环境

    • 测试工具教程和账号
    • 准备备用方案
    • 将材料上传至共享文档
  3. 团队协调

    • 确认角色分工
    • 召开简短准备会议
    • 准备应急预案

活动后工作

内容沉淀

  1. 活动记录整理

    • 整理工具教学要点和技巧
    • 记录问答环节中的常见问题
    • 收集创意闪电战中的优质创意
  2. 资源分享

    • 分享活动资料和教程
    • 创建工具使用指南
    • 建立创意库,记录潜在项目

后续跟进

  1. 参与者跟进

    • 发送感谢邮件/消息
    • 分享活动记录和资料
    • 邀请参加创建者周末活动,发展项目创意
  2. 创意项目跟进

    • 追踪创意闪电战提出的项目想法
    • 帮助有潜力的创意对接资源
    • 邀请进入创建者周末活动进一步发展

质量评估

评估指标

  1. 学习效果指标

    • 工具掌握度(自评1-5分)
    • 实操任务完成率
    • 后续应用意愿度
  2. 创意激发指标

    • 创意闪电战提出的创意数量和质量
    • 继续发展为项目的创意比例
    • 创意组队成功率
  3. 满意度指标

    • 活动整体满意度(1-5分)
    • 环节满意度(各环节1-5分)
    • NPS推荐值(推荐意愿1-10分)

与创建者周末活动的联动

AI共学活动与创建者周末形成互补的活动闭环:

  1. 学习到创造

    • AI共学活动中产生的创意可进入创建者周末继续发展
    • 鼓励参与者带着学到的工具应用到实际项目中
  2. 资源共享

    • 两种活动共享导师和专家资源
    • 维护统一的项目和创意库
  3. 参与者引导

    • 为不同需求的参与者推荐合适的活动形式
    • 新参与者可从AI共学开始,逐步过渡到创建者周末
  4. 成果展示

    • 创建者周末产出的项目可在AI共学活动中进行分享
    • 形成从学习-创意-项目-分享的完整循环

常见问题

Q: 如何确保工具教学深度和广度的平衡?

A: 采用"快速入门+深入示例"的方法,确保基础用户能掌握核心功能,而高级用户也能获得进阶技巧。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供课后深入学习。

Q: 如何有效激发创意而不流于形式?

A: 使用结构化的创意模板,聚焦实际问题和需求,提供真实案例作为参考,并引入即兴反馈机制,帮助快速迭代想法。

Q: 如何处理不同水平参与者的学习需求?

A: 设计分层次的实操任务,基础任务确保所有人能完成,挑战任务满足进阶需求。鼓励高水平参与者协助指导新手,形成互助学习。

Q: 创意闪电战太多想法,如何有效跟进?

A: 建立创意评估矩阵,根据可行性、价值、资源需求等维度筛选,对高潜力创意安排专人跟进,并在下次活动开始时回顾进展。


附件资源